婴幼儿血管瘤是最常见脉管畸形之一,婴幼儿高发,表现为皮肤表面红色斑块疙瘩或鼓包。我是徐州市儿童医院血管瘤介入科李炯医生,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婴幼儿血管瘤。第一点:婴幼儿血管瘤发病时间,第二点:婴幼儿血管瘤临床表现,第三点:发病过程,第四点:治疗方案选择。
第一点:发病时间,婴幼儿时期的血管瘤,它属于先天性的脉管畸形,大部分出生后一周左右被发现,正常一个月内高发。
第二点:临床表现,皮肤表面红色斑块疙瘩或鼓包。它特征性表现是随着婴幼儿生长,血管瘤颜色由淡红色到鲜红色逐渐转变,逐渐隆起形成“草莓”样改变。按压时血管瘤会“褪色”。
第三点:发病过程,血管瘤是后天获得的良性肿瘤,早期表现是淡红色,慢慢地再发展会隆起变大颜色鲜红,前三个月会快速增长,到八月龄血管瘤生长趋于稳定。
第四点:治疗方案以及各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婴幼儿血管瘤十种治疗方案:1、观察:对于婴幼儿血管瘤发展缓慢,超声检查提示表浅而且无血流信号,患儿年龄满8月龄,可以采取观察,缺点需要定期随诊检查超声。
2、外涂噻吗洛儿药水治疗:对于婴幼儿血管瘤早期而言,血管瘤还没有发展起来,超声检查血管瘤表浅位于皮肤层,CDFI提示无血流信号,可以外涂噻吗洛儿治疗,这种治疗方案简单、安全、有效、基本无副作用,缺点涂药时间长。
3、加压包扎治疗:适合于1.5岁后处于消退期的血管瘤,优点简单、安全,缺点一般适用于消退期血管瘤。
4、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家长急切要求治疗好患儿的血管瘤,对激光治疗寄予厚望。须知,激光的平均穿透深度有限(穿透深度仅为1.0~1.5mm),主要用于表浅血管瘤的早期干预和消退期血管瘤的治疗。激光治疗一般在6~8月龄时进行,缺点对于混合型血管瘤治疗效果欠佳。
5、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引起细胞损伤、坏死,或致微血管血栓形成,从而达到破坏瘤体的目的,为早期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手段,但由于其适应证较窄,易出现溃疡、感染及瘢痕等并发症,目前不作为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常规选择。
6、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线作用于瘤体产生电离作用后出现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管腔闭塞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由于放射性治疗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及与远期肿瘤发生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前已不作为血管瘤治疗的常规选择。
7、硬化治疗,所谓的硬化治疗属于微创的范畴,细针穿刺血管瘤瘤体在影像设备(如超声、DSA等)引导下注入硬化剂,行硬化治疗,硬化治疗不受血管瘤瘤体深度的影响,适合深部血管瘤治疗,缺点治疗相对复杂。
8、硬化栓塞治疗,适合于巨大的婴幼儿血管瘤,经股动脉置管,引导微导管至巨大血管瘤的供血动脉注入硬化剂以及栓塞剂,缺点治疗方案复杂。
9、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根据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诊疗指南以及专家共识,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属临床一线治疗方案,疗效确切、适用于多发以及相对较大的婴幼儿血管瘤,缺点疗程长,一般选择联合治疗。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管瘤由于副作用较大,糖皮质激素已经退二线,较少用于血管瘤的治疗,主要应用于特殊类型的血管瘤治疗如卡波西型血管瘤(KM综合征)早期治疗。
10、外科手术:早期由于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方案不够完善,治疗方案单一的选择。缺点手术治疗不可避免的创伤性、手术本身风险及术后遗留瘢痕等因素,目前手术治疗在血管瘤的治疗中已不再推荐。
【个人经验总结】 谈瘤色变导致大部分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家长都比较担心和焦虑,经过网上搜索咨询和多方打听后,会更加担心和焦虑,不知所措。其实得了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因为:1、婴幼儿血管瘤是肿瘤,但是是良性肿瘤 ;2、婴幼儿血管瘤诊疗指南以及专家共识对于婴幼儿血管瘤的诊疗方案已经相当成熟完善;3、目前对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大多为局部治疗,并发症罕见;4、婴幼儿血管瘤治疗可以做到无疤痕,不影响患儿容貌。